泉茂商行─金門釀酒業拓荒者
1896年 |
由先祖占鰲公三兄弟帶著三支扁擔ㄧ騾車泉州粗瓷與細軟,護侍寡母離開世居而繁華落盡的泉州,從廈門過一汪水,到金門尋找安身立命的機會(此時的金門是內地出外至台灣、南洋或日本謀生者等候廈門港洋輪船班的暫居地,雖屬孤島但人氣甚旺,透著浮動的繁榮)落戶金城南門,賃屋而居,三兄弟擺攤賣瓷,奉養老母度日,觀望著南下、北上或東渡台灣的機會。 |
1899 |
因金門特殊的時空背景與地理條件所造成的虛幻熱市,竟使暫時擺攤度日的生意奇蹟似地熱絡,販賣項目由粗瓷碗盤而至日用雜貨,因此有了長期定居落戶的打算。 |
1900 |
唐家三兄弟典下座落於金城橫街仔的透天厝(現址是莒光路85巷14號)主業仍碗盤雜貨,因有市場需求,試著兼營釀酒、染坊﹝老母親原有傳統女紅技術﹞釀酒以釀造地瓜老酒,染坊以單純植物藍染為主。 |
1909 |
釀酒業務雖屬店口直接販沽與小範圍批發,但業務成長迅速,營業額超過其他品項,於是購置側邊ㄧ片小店面,增置蒸餾設備,轉型蒸餾白酒品項以利長途運送而確保品質,產品除地瓜老酒外還增加糯米老酒、蘆穗酒(高梁酒)、地瓜白酒並增加玻璃瓶裝設備方便拓展大陸內地市場。 |
1913年 |
業務以廈門為據點,逐年擴及北至福州、南達汕頭,此時期堪稱浯江(金門)ㄧ支獨秀的酒坊,業績領先其他同業,兄弟戮力合作之典範為鄉人津津樂道。 |
1923年 |
因地區整體的商業發展需要,占鰲公與時任金門商會理事長的鄉賢傅錫奇先生倡導並集資於東門郊外的昭德宮前土地,開發為產銷合ㄧ的街道,建築形式為閩洋混合式整齊劃一的建築群,故稱“模範街”,為近代商圈的概念,斯時金門百業榮景於焉形成。 |
1927-1938 |
泉茂移民創業第一代逐漸凋零,第二代眾堂兄弟仍同心協力,繼續籌謀業務發展。 |
1939年 |
抗戰軍興,時局傳聞,一夕數變,人心惶惶,得來不易之榮景,眼見幻滅,為免覆卵之危,眾堂兄弟商議,暫時分散避禍,有朝一日再有重聚之約。於是大房走安南,三房南下走印尼與西洪村墾荒,二房留守老家,固守本業以期保住元氣,來日再求發展,身處亂世,人如浮萍,何況企業? |
1941年 |
日軍侵據金門,百業蕭條,然日軍遠離鄉關,軍旅寂寞,思鄉日甚,偶然機會,ㄧ日軍軍佐嚐到泉茂商行之主力產品─地瓜酒,感動得涕泣,經譯者轉述,原來口味與其家鄉之燒酎完全ㄧ致,甚至更為濃烈香醇,醇酒美味經此傳頌日軍上下,泉茂地瓜酒成為慰解思鄉之情之聖品,經此之後,每逢發餉日,造成人手ㄧ野戰壺,排隊待沽之盛況,此一時期的詭異現象,對泉茂商行而言亦屬無奈中之偶然,該為業績不墜而喜或為國破家散而悲? |
1942-1945 |
有日軍基本消費量勉強維持營運而不墜是因為百業蕭瑟下苟延殘喘而能存在之異數。 |
1946-1951 |
抗戰勝利後內戰繼起,百業亦不得復甦,尤其金門地處二方最前線,古寧頭戰役、九三砲戰均是以金門為戰場,尤其八二三砲戰更是落彈遍佈全島,生靈塗炭,屋舍均成廢墟,百姓何辜得經此浩劫,上位者是否慎思再三。 |
1952年 |
當地軍政府以戰地需要為由,一紙軍令勒令民營酒廠無條件停業改由公營,金門酒廠這隻金雞母於焉誕生,泉茂行遂黯然走入歷史,子孫四處流散,各謀營生;半世紀經營,歷經戰禍兵災,統治者曉以大局為重。 |
2001 |
政府開放民營酒廠 |
2006 | 泉茂商行第四代子孫選定好山好水好人文之蘭陽平原,申設白水芳華酒業股份有限公司,取“白水”為泉,芳華茂盛,遙續半世紀前之泉茂商行,承續祖傳技術因不公義而中斷之基業,並堅持先祖釀製好酒之理念,不斷精益求精,無負泉茂行之金字招牌,泉茂百年滄桑,無寧大時代企業經營縮影。 |
2007 | 蘭陽高粱酒上市。 |
2008 |
歡吉地瓜酒上市。 |